虛構投資理財名義,承諾每月向被害人支付高額利息,騙40余名老人7000余萬元。盡管騙子被判刑,但仍有部分被害人面臨房產(chǎn)被售風險。法官則提醒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人急需提高防范意識。
投資理財,40余名老人被騙7000余萬
2014年至2018年,廣某通過他人介紹方式,虛構投資國外某國際娛樂城投資項目、投資理財?shù)让x,承諾每月支付高額利息,騙取多名老年人的集資款。
為騙取更多集資款,廣某還將多名老年人介紹給從事民間借貸的邵某、龍某等人,誘導被害人將名下房屋進行抵押借款,并將所借款項“投資”給廣某。
廣某采用上述手段騙取40余名被害人集資款7000余萬元。
因廣某將詐騙所得集資款用于賭博、揮霍及償還個人債務等,無法歸還給被害人,使多名老年人蒙受巨額經(jīng)濟損失,部分被害人面臨房產(chǎn)被出售等風險。
法院審理認為,廣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責令其退賠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
回收收藏品,60多名老人被騙700余萬
2016年至2017年,艾某通過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指使其招募的閆某等話務員向被害人撥打電話,以回收收藏品的名義詐騙錢財。
各話務員先以收藏品公司的名義,詢問被害人是否關注收藏品市場,并登記被害人收藏品的名稱和編號,聲稱可聯(lián)系拍賣公司高價回收該藏品。隨后,其他話務員冒充拍賣公司工作人員,虛構為被害人辦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證明”“拍賣資格證”“回收證明”等手續(xù)的事實,向被害人收取各種費用,騙取其錢財。
經(jīng)查明,艾某等人詐騙60余名被害人錢財700余萬元,其中多數(shù)被害人為老年人。
法院認為,艾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wǎng)絡技術手段,虛構事實,騙取他人錢款,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分別判處艾某等人有期徒刑1年3個月至11年不等,并處相應數(shù)額罰金,責令人退賠被害人損失。
以案釋法
老年人如何預防被騙
當前“涉老”詐騙作案方式呈現(xiàn)職業(yè)化、團伙化趨勢,犯罪形態(tài)多為共同犯罪,詐騙分子組成犯罪集團,飾演不同角色,形成固定詐騙話術和詐騙劇本,精確瞄準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甄別難度大。例如,保健品詐騙、投資理財詐騙、交友詐騙抓住了老年人關注健康、養(yǎng)老、尋求社會認同等心理需求;一些詐騙分子冒充專家、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則是利用了老年人容易盲目信任權威、辨別手段不足等特點;還有一些詐騙套路,利用老年人渴望被關心、同情心較強的心理,接近老年人,對老人噓寒問暖從而騙取老人的信任,進而實施詐騙行為。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以老年人群體為目標的詐騙犯罪在經(jīng)濟犯罪領域呈高發(fā)態(tài)勢,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損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原因是老年人群體既具備健康長壽、社會認同和惠及子孫等心理需求,也具有圖實惠、易輕信、盲目從眾等心理特點,容易被詐騙分子有針對性地加以利用。建議老人在提高防范意識的同時,子女要多與老人溝通交流,強化親情關懷。社會則要完善社會各方的預防保護措施,打擊涉老人群體詐騙犯罪的高壓態(tài)勢,完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藥品監(jiān)管、融資行為監(jiān)管、廣告監(jiān)管等配套保護措施。此外,社區(qū)和社會組織還可以多開展各種面向老年人群體的社會和公益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老年人對社會認同感、歸屬感、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