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致殘率非常高,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對患者功能障礙恢復以及預后十分關鍵。
早期的肢體康復訓練包括:床上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良肢位擺放、床上坐位訓練、體位轉移訓練、站立訓練等。床上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是由肢體康復治療師被動活動肢體關節(jié),促進肢體肌力和肌張力的恢復。良肢位擺放是利用各種軟性靠墊,將患者置于舒適的抗痙攣體位,一般2小時體位轉換一次。床上坐位訓練、體位轉移訓練以及站立訓練主要包括床上側面移動、前后方向移動、患側翻身起坐訓練以及床上到輪椅、輪椅到床上的轉移訓練等。這些訓練都以提高患者日常行為生活能力為主要目標。
如果患者存在言語功能障礙,則需要言語康復訓練的介入。早期針對患者聽、說、讀、寫、復述等障礙給予相應的簡單指令訓練、口顏面肌肉發(fā)音模仿訓練、復述訓練等。
如果患者出現(xiàn)認知障礙,由神經(jīng)康復醫(yī)師應用量表進行篩查,并對障礙程度進行分級。認知障礙訓練可在應用改善認知藥物的同時,由治療師進行認知訓練,包括記憶力、空間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等的訓練。
如果患者存在吞咽障礙,神經(jīng)康復醫(yī)師一般應用飲水試驗進行篩查,同時應盡早行視頻X線透視吞咽檢查或纖維內經(jīng)吞咽功能檢查。吞咽康復治療師一般用筷子等物體刺激患者咽部肌肉或要求患者反復吞咽空氣進行訓練。其他如針灸可減輕吞咽障礙,經(jīng)皮咽部電刺激可縮短咽傳遞時間,有條件的患者都可積極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