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6日預售開啟,各大品牌奮力廝殺二十多天后,618大促終于落下帷幕。超長的剁手待機時間絲毫沒有打消用戶的熱情,天貓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26萬+品牌參加天貓618,出現了近300個成交額過億的品牌,一起見證著消費信心的恢復。
從防曬衣、防曬帽、防曬冰袖等類目的市場表現來看,“硬防曬”已然成為今年618活動的核心品類。許多黑馬玩家也在這條賽道中突出重圍,取得不俗的成績。比如同比去年同期,在防曬品類全渠道增長達700%+的蕉內,不止涼皮這個主打“科學防曬更涼快”的輕戶外基本款勢頭強勁,其內褲、襪子、家居服等強勢類目也在這輪比拼中蟬聯行業(yè)TOP 1。
618面對的是選品要求日益提升的消費者,一個品牌能在購物車坑位決賽圈里拼殺到最后,靠的早已不是大牌噱頭和低價吸引,產品力才是核心。作為產品主義的佼佼者,蕉內以內衣、襪子的亮眼表現被大眾熟知,為什么在防曬品類的產品力也如此出挑,短短一年就實現快速增長呢?
透過蕉內涼皮,可以發(fā)現一條如何設計一款成功產品的基本路徑:
一是敏銳的洞察,把握市場變化,挖掘 “真”需求;
二是過硬的研發(fā)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根據洞察調整產品;
三是獨特的故事表達,讓產品可以迅速跳出來,進入用戶心智。
同時做到這三點,絕非易事,蕉內涼皮用了什么打法?
洞察為先,好產品源自用戶需求
洞察是好產品的起點,也是解決用戶痛點的源頭。特別是在覆蓋日常生活基本場景的防曬服飾這一賽道中,抓住大眾的“真”需求,便成功了一半。
通過市場調研與幾年的深耕,蕉內發(fā)現,過往只是關注UPF值高低的防曬黨,如今越來越注重防曬用品的更多Buff:是否透氣?會不會悶熱捂汗?細節(jié)都能防到嗎?款式顏色好搭配嗎?……
看似“尖銳”的提問,反映出當下消費者的期待。而落在蕉內這些產品主義者的眼里,它們正是引導自己飛速前行的“指南針”。即,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所在,并一一滿足,讓產品變得更豐富。
研發(fā)在線,原來衣服也有“成分黨”
洞察到位是產品成功的要素,但不是“必贏”的條件。有了洞察,研發(fā)也要跟得上,才能使對消費者生活態(tài)度和喜好的深度洞察催生出好產品。在仔細研究市面各類防曬產品的優(yōu)勢與劣勢后,蕉內涼皮在性能指標、面料創(chuàng)新、剪裁設計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良。
翻看涼皮系列的詳情頁,最醒目的除了普通消費者容易理解的UPF數值大小(>50),還有少見標注清楚的UVA阻隔率(≤5%)。對于防曬產品而言,后者是決定性能的重要指標,需要投入成本更高的紫外線吸收劑才能實現。
從名字已經可以看出蕉內對這款產品的定位,涼皮——清涼、輕薄、透氣,就是像自帶涼感的第二層肌膚。涼感的實現得益于面料創(chuàng)新,蕉內針對夏天悶熱不透氣的問題,在面料里注入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涼感粒子,用不一樣的面料成分,建立起身體和烈日間的“清涼結界”。
涼皮圍繞體感的“科學防曬”還體現在,產品可以根據陽光的照射角度,來調整不同的穿法,從而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通過研發(fā)適用于跑步、通勤、出游、野營多種輕戶外場景的防曬衣、防曬帽、防曬口罩、冰袖等一系列基本款,蕉內涼皮將洞察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
創(chuàng)意有方,講更具差異化的產品故事
產品主義的本質是差異化。在如今的“信息粉塵”時代,人們的注意力極易轉移和渙散,大同小異的刷屏式叫賣已經失靈。怎么讓產品能夠被消費者第一眼清晰辨別,贏得認可,成為了品牌們共同的課題。
蕉內涼皮今年以一支全新大片《涼皮之夏》交上了一份相當不錯的答卷,先是大玩諧音梗,高調撞名契合涼皮“輕薄”“冰涼”特點的國民小吃,讓“穿著涼皮吃涼皮”在今夏著實火了一把。其次是打造了更具代入感的場景,通過代言人王一博與老戲骨劉佩琦兩位“涼皮店主”在大漠烈日下Battle的故事情節(jié),帶出產品防曬降溫、獨特剪裁、好看百搭的亮點。
人們天生對故事感興趣。當一款產品有了故事,就能成為那個更受偏愛的存在,從蕉內涼皮在618取得的好成績來看,顯然,它憑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復合能力,在防曬這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品類里穩(wěn)穩(wěn)立住了。
重新設計的產品,是蕉內的基本面,涼皮只是其中之一。隨著內衣、襪子、輕戶外、家居服、保暖衣、家居用品的全品類布局漸趨完善,看起來,蕉內這個堅持產品主義的品牌,正在以更齊全的剛需基本款,走進更廣泛的大眾消費者心中。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