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部以公益救援為主題的電視劇《追光者》火了。這是根據(jù)藍天救援隊的公益救援事跡拍攝的電視劇,講述了一群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加入“追光救援隊”,在一次次公益救援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在寧波鄞州區(qū)潘火街道,也有一支硬核公益救援隊——鄞州藍天救援隊。隊長陳慶2018年開始組建隊伍,從最初的6個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15人。他們因愛而聚,為愛追光,在一次次救援中詮釋著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
“隊員源源不斷加入,無一人退出”
(資料圖片)
陳慶今年46歲,是鄞州藍天救援隊隊長,他參與應急救援已整整8年。
他和公益救援結(jié)緣,源于2014年一次意外經(jīng)歷。
那一年,他朋友的奶奶意外走失,因為老人有老年癡呆癥,家人急得報警,但一天一夜都沒有找到。最后在一支公益救援隊的幫助下,老人終于救回來了。讓陳慶和朋友感到意外的是,這次救援是純公益的,筋疲力盡的救援隊員婉言謝絕了一切酬勞。
隊長陳慶
“沒想到真有這樣不求回報的公益救援隊!第二天,我上網(wǎng)查到了藍天救援隊,馬上就報名加入了?!本瓦@樣,陳慶加入了象山藍天救援隊。
第一次救援,讓他印象深刻。這不是一次災難救援,而是一次打撈救援,打撈的是溺水者遺體。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遺體,幾天后才緩過神來。但回想起家屬絕望而無助的眼神,他逐漸明白了救援隊存在的意義。
救援隊日常訓練
2018年,經(jīng)藍天總隊授權,他牽頭成立鄞州藍天救援隊,隊員最初是6個人。4年過去了,現(xiàn)在全隊已有115人,平均年齡在38歲左右,最大的55歲,最小的20歲出頭。今年28歲的余翔從小父母雙亡,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他說想用這種方式回饋社會。
任務結(jié)束,救援隊員直接躺在地上睡著了
“我們堅持公益救援,免費開展應急救援和各類社會服務。讓我感到驕傲的是,4年來,只有源源不斷加入的隊員,沒有一人主動退出!”陳慶說,很多老隊員從隊伍剛開始組建時就加入了,還帶動身邊的朋友加入。
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做保險的,有送外賣的,有開出租車的,有經(jīng)營店鋪的。但只要“集結(jié)號”響起,他們都會放下手頭工作,奔赴救援一線。
“在生命面前,再苦再難都要上”
“危難之時伸援手,及時施救保平安”“抗洪勇士,大愛無疆”……
在藍天救援隊的會議室,墻上滿滿掛著40多面錦旗,柜子上則放著這些年救援隊榮獲的各項獎項。而最為顯眼的,是“少說多做、默默奉獻、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16字隊訓。
滿墻的錦旗
采訪時,記者在陳慶的辦公桌上看到一張《7·23馳援安徽廬江救援任務隊員聲明》:“我自愿參加安徽廬江救援任務,如在本次救援過程中發(fā)生意外,一切全部由個人承擔。”聲明的下方是隊員的簽名和紅色的手指印,落款時間是2020年7月24日。
救援隊參與安徽廬江救援
“其實,這就是一紙‘生死狀’?!睍r隔兩年多,當時的場景,陳慶還歷歷在目。
當時巢湖已超最高水位紀錄,河水位上升到十幾米,好幾個行政村被淹。救援現(xiàn)場險象環(huán)生,他們多次徘徊在生死一線?!昂樗伎鞗]過屋頂了。我們坐在皮劃艇上,在當?shù)卮甯刹康闹敢氯ゾ戎缓樗畤У拇迕?。當時急流救生衣緊缺,我們都給村民穿上,自己穿的都是普通救生衣……”
那次救援持續(xù)了三四天,隊員們每天都精疲力竭,累了就睡在馬路邊,餓了只能用泡面充饑。
在洞橋臺風救援現(xiàn)場
這樣艱苦的救援條件,陳慶和隊員們早就習以為常了。麗水山體滑坡救援、建德山體滑坡救援、“利奇馬”臺風救援等,他們都參加了,每次都奮不顧身沖在一線。平日里,他們碰到最多的是水域救援和山野搜救,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要盡100%的努力!在生命面前,再苦再難都要上!”陳慶說。
救援隊用皮劃艇救助受困群眾
“從辦公用品到救援設備,90%由隊員眾籌”
他們所做的,不僅是危急時刻的救援。平時,哪里需要志愿服務,他們就出現(xiàn)在哪里。
去年12月,鎮(zhèn)海發(fā)生疫情,陳慶和隊員們主要負責鄞州區(qū)核酸檢測樣本的運送,一天24小時不間斷。翻看陳慶的手機,那些天,他每天的志愿服務時間長達11-12個小時。
“當時鄞州有50余個集中隔離點,我們每天要運送大量的核酸檢測樣本。連著34天,我都沒有回家,很多時候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對陳慶來說,這樣的堅守早已是家常便飯。在2020年防疫期間,他們的隊伍抗疫近3個月,總服務時長達6500個小時。
救援隊深夜集結(jié)
在鄞州藍天救援隊的設備房里,存放著很多救援設備,皮劃艇、救援車、破拆工具、救生衣等,很多救援設備是隊員們自行采購的。
“通常救援隊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采購、社會捐贈和隊員眾籌等。但在我們這里,從辦公用品到救援設備,90%都是隊員眾籌的。我們會議室里光椅子就有三種款式,有從房產(chǎn)中介搬來的,有經(jīng)營美容院的隊友送來的,還有從二手市場買來的?!闭f起這些,陳慶有些心酸。救援隊有兩輛車,一輛是他自掏腰包買的,現(xiàn)在還在付按揭,另一輛是隊員捐贈的二手車。公益救援這條路不好走,但他們一直在堅持。
隊員們上山救援
在陳慶看來,救援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救援?!熬葹摹敝匾?,但“防災”更重要。這兩年,他帶著隊員們走進農(nóng)村,走進企業(yè)和校園,普及應急救援知識,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學會自救。
寧波晚報記者 薛曹盛 實習生 李睿清 通訊員 章媛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