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來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志愿者即將上崗。前期,部分志愿者提前來到志愿者之家熟悉環(huán)境。剛一進門,他們被一幅書法作品《冬夢》深深吸引,原來“冬夢”這兩個字是由300多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冬奧志愿者名字“拼成”的。
兩名青年共圓冰雪之夢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幅作品是由來自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街道的金先赤執(zhí)筆,2022北京冬奧和冬殘奧延慶村志愿者經(jīng)理鄧聽、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團委書記周學智和來自北京團市委的孫立翔共同創(chuàng)作的。其中金先赤和孫立翔兩名青年干部結緣,也源于奧運夢想。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羅格主席用了一個詞評價——“無與倫比”,這讓當時還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就讀的金先赤記憶猶新,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志愿者對奧運會的重要作用。之后,他就萌生了為奧運創(chuàng)作的想法,那時候的他并不知道,幾年之后北京將再一次取得奧運的申辦權,而他助力奧運的夢想,也將最終以一個非常完美的結果來實現(xiàn)。
2015年,北京再次申奧成功的消息給了入職不久的孫立翔巨大鼓舞。孫立翔的家鄉(xiāng)緊鄰“中國雪鄉(xiāng)”——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大海林林業(yè)局雙峰林場。這里雪期長、降雪頻繁,積雪期長達7個月,年平均積雪厚度達2米。雪鄉(xiāng)擁著層層疊疊的積雪,百余戶的居民區(qū)猶如一座相連的“雪屋”,雪鄉(xiāng)從初冬冰花乍放的清晰到早春霧凇涓流的婉約,無時無刻不散發(fā)著雪的神韻,就這樣他青少年時期“冬夢”的種子便播散開來。
2021年12月,兩名青年共赴冬奧之約,唱響冬奧口號歌《一起向未來》。在排練閑暇時,他們互相聊起自己與奧運的故事,注意到冬奧籌辦過程中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付出了很多,用自己的奮力拼搏匯聚溫暖力量。他們的名字值得被銘記——想到這里,小伙伴們一拍即合,要一起創(chuàng)作一個作品,向每一個為奧運默默付出過的普通人致敬。
以志愿者為題材贊美冬奧
想法雖好,可如何實現(xiàn)這個想法卻是個問題。用什么方式呈現(xiàn)?哪些普通人具有代表性?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在與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志愿者經(jīng)理鄧聽,以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團委書記周學智溝通后,彼時的鄧聽已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選調至延慶冬奧村(冬殘奧村)場館運行團隊,她靈機一動,想到石油大學剛剛經(jīng)歷了幾乎是史上最嚴格的冬奧志愿者選拔,何不以這些優(yōu)秀的青年為素材,來展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周學智書記也非常支持,將志愿者的信息打包分享。
幾易其稿終成“冬夢”
素材有了,剩下的就是創(chuàng)作了。首先確定由金先赤執(zhí)筆,用他擅長的書法形式來表達。但是怎樣表達,依然是個難點。孫立翔覺得,這個作品要致敬普通人,還要在作品中體現(xiàn)志愿者的名字,同時又要和冬奧相關。
于是,一個以300個名字圍繞著冬奧標志的設計初稿完成了,但是兩個人都覺得一般,特色不夠鮮明,所以就推翻了。第二次,是用300人的名字組合成冬奧志愿者logo,感覺稍微好那么一點點,但是依然不滿意。類似這樣的理念在孫立翔和金先赤腦海中不知出現(xiàn)了多少個,但是都不滿意。
最后,金先赤將目光鎖定在“冬夢”兩個字上,因為冬奧夢,也是中國夢,用志愿者的名字拼成“冬夢”兩個字,意義非凡。經(jīng)過幾輪手稿反復修改,最終,一個由300多名志愿者名字拼成的“冬夢”書法作品,就這樣誕生了。它長2.05米,寬1米,最右側印有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者標識。遠看是傳統(tǒng)書法的“冬夢”二字,近看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是由幾百個小字拼組而成,一個個志愿者的名字嵌在“冬夢”里,象征著在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冬夢”必將成真。
文/本報記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