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0余件、一周近四百件的辦件量,若再算上日常咨詢、材料領取,更加難以計數(shù)。過去一周,記者在東花市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蹲點,感受基層辦事機構不斷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以及如“老朋友”般為轄區(qū)居民提供的溫情陪伴。
(相關資料圖)
“總咨詢”、“代辦代郵”、反映“辦不成事”窗口……踏入東花市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正對大門的咨詢臺第一時間吸引居民目光。半人多高的臺面上一溜兒大小立牌,文件盒里,各類一次性告知單擺得整整齊齊。
“您好,您辦什么業(yè)務?”每有居民入內(nèi),在旁值守的引導員孔文珍立即熱情相迎。“為節(jié)省居民時間,提升效率,我們把咨詢臺前移到中心門口。”孔文珍介紹,它猶如一個微型辦事臺,若居民只是詢問某項業(yè)務,或者來領取此前辦好的卡證文件,不需要進入大廳就可快捷完成。
在常規(guī)工作時間外開展“延時”服務,是如今不少政務服務中心都在推行的舉措。“我們這兒,周末時段會安排兩位工作人員值班,有需求的居民可以打電話預約。”韓美旭說,在上周六,他和同事一大早就等在政務中心,幾位預約居民當天要來辦理《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
72歲的張海(化名)帶著一沓資料前來,到上傳系統(tǒng)照片時卻卡了殼——“辦優(yōu)待證用的電子照片要求很嚴格,好多居民帶來的照片不合格,我們就幫忙修改了,還可以現(xiàn)場重拍。”韓美旭邊操作邊向張海示意,“沒關系,我給您修修圖。”
“耐心、細致、周到,熱情”,在窗口等候的張海連連點頭,扳著手指夸獎起“小韓姑娘”。韓美旭眼睛彎成月牙兒:“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除了直接面向居民的咨詢臺與綜合窗口,后方辦公室也是同樣的忙碌。“您是明天下午過來辦嗎?好的,那等著您啊……”當記者推開辦公室的門,正聽到李鳳英欣喜的聲音。
“終于聯(lián)系上了!”掛斷電話,她如釋重負。此前,2021年度城鎮(zhèn)職工大病醫(yī)保報銷名單下發(fā),名單上的居民都是由醫(yī)保單位篩選出來,可以進行“二次報銷”,但需要工作人員聯(lián)絡對接。
46位居民,李鳳英挨個兒聯(lián)絡,但有四五個人始終聯(lián)系不上。電話打不通,地址也不對,她鍥而不舍想辦法。開介紹信請派出所協(xié)助、聯(lián)系其他社區(qū)居委會幫忙、輾轉(zhuǎn)尋找親屬家人……終于都有了回應,“我們要盡百分百努力,把黨的溫暖傳遞給大家。”
坐在對面的劉敬晗接過話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們做政務服務工作,就要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最近,她為一位靈活就業(yè)人員辦理退休時發(fā)現(xiàn),居民有5年工齡檔案里沒有證明。然而居民的原單位早已不在,他覺得找起來太麻煩,自己都想把這段工齡放棄掉。“我們就陪他去了社保中心,聯(lián)系參保單位,追溯原單位,最終完成工齡認定,這位居民特別高興。”
記者手記
政務服務一頭連著政府職能、一頭連著百姓需求,其服務水平高低直接影響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在東花市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蹲點期間,我對此有了更加具象的體會。
進門一句“您好”、一張笑臉溫暖人心。環(huán)顧四周,“身邊榜樣”欄目,記載著居民送來的一面面錦旗。“學習園地”里,張貼著最新的指導文件。低位咨詢臺、老年人服務幫辦點、志愿者服務站、糾紛調(diào)解點、急難愁盼“幫幫團”……不算太大的政務服務中心,儼然是位功能“多面手”,每一處細節(jié)都布置得精致溫馨。
相關負責人坦言,政務服務中心承載的角色確實越來越多。今年夏天,還放進來了“委托受理”業(yè)務。例如城管、住保、計生、司法、教育等街道其他職能部門直接對企業(yè)群眾的業(yè)務,先經(jīng)過委托受理進駐到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大廳來受理接待,再至后臺流轉(zhuǎn)給相應單位。這讓同事們的工作任務更重了,但給群眾提供了切實的方便,大伙兒都干勁十足。這種“精氣神”猶如一道縮影,是“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在基層的真實寫照。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