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父母離婚,約定男童小江(化名)由父親撫養(yǎng),可不幸的是父親去世,爺爺奶奶表示無力撫養(yǎng),希望由孩子母親接手,可孩子母親說自己生活也很困苦,如果照顧孩子可能工作都得丟了——面對這個難題,昌平法院刑庭(未審庭)賀穎超法官團隊進行了細致調解,終于讓小江的生活有了著落。
小江的父親劉先生與母親王女士于2018年離婚,離婚時約定小江由父親撫養(yǎng)。此后,小江一直隨劉先生及爺爺奶奶生活,主要由奶奶李老太照顧日常生活起居。2022年4月,劉先生因病去世,爺爺奶奶以無力撫養(yǎng)為由訴至法院,要求小江由其母親王女士撫養(yǎng)。
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賀穎超了解到,小江與爺爺奶奶感情深厚,且就讀的小學在老人家附近。但是,兩位老人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不高,僅有劉先生一個獨子,一家人平時的生活來源,主要靠劉先生打零工及村里發(fā)放的股份分紅生活,經濟條件較差,劉先生去世后,家里的境況更是每況愈下。同時,王女士的經濟條件也不好。
考慮到雙方實際情況,法官也認為,若機械適用法律規(guī)定判決小江由母親王女士撫養(yǎng),可能會切斷小江與爺爺奶奶深厚的情感依賴,王女士也可能因照顧孩子而失去工作,讓娘倆的生活更加困難——這并不是最優(yōu)的解決方式。
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法官將王女士約到劉老漢夫婦家中開展“面對面”調解。調解過程中,法官仔細詢問并傾聽小江的意見。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法官從法律規(guī)定、情感聯系等角度出發(fā),與兩位老人和王女士進行溝通,引導雙方綜合考量。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小江繼續(xù)由爺爺奶奶代為撫養(yǎng)、照顧,王女士每月支付600元撫養(yǎng)費,并日常監(jiān)督、指導小江學習。
近日,新學期來臨,賀穎超為小江送去了書包、書籍等學習用品,叮囑其努力學習,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聯系法院。”賀穎超承諾會盡力幫助小江一家人。小江略帶羞澀地表示感謝法官阿姨的幫助,一定會好好學習,照顧好爺爺奶奶和媽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