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報道物極必反,這是資本市場的定律。今年年初,大規(guī)模的收益不達標、破凈籠罩銀行理財市場、顛覆投資者預期。進入5月,銀行理財市場突然“飆漲”,整體上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有國有大行的多只理財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10%,最高接近22%。銀行理財凈值為何會V形反轉?
銀行理財凈值走出V形反轉
橙柿互動記者查看了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以某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為例,近一月年化收益率超過5%(含)有62只,超過6%有50只,超過10%有16只,這些產品多數(shù)為固收類理財。
其中,一款R3級(風險適中)、1000元起購的理財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達到驚人的21.62%;一款同樣是R3級、1000元起購、持有期最短365天的開放式理財產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為19.27%。
橙柿互動記者注意到,雖然近期收益率出現(xiàn)大幅飆漲,但拉長時間來看,數(shù)據(jù)并不如意。例如上述近一月年化收益率21.62%的產品,成立(2021年3月19日)以來年化收益僅0.18%。近一年的凈值走勢相當曲折:在去年底資產估值方式整改前,該理財產品凈值還是平穩(wěn)向上的態(tài)勢,12月底開始波動加大,從最高1.0204下探至探至0.9847,直到4月底峰回路轉。而另一款近一月年化收益率17.04%產品,近六個月年化收益率-3.69%,近一年年化收益率-0.61%。此外橙柿互動記者統(tǒng)計了近一月年化10%以上的16只產品,仍有8只破凈(凈值不足1)。
除了上述國有行外,包括部分城商行、股份行在內的理財子公司發(fā)行的銀行理財產品,5月以來也走出了相當可觀的收益,普遍在4%以上。
為何“跳漲”?能否持續(xù)?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回升與股市反彈、債市回暖有關。
融360數(shù)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理財子公司發(fā)行的產品大部分配置一定比例的權益類資產,雖然配置比例整體不高,但如果權益資產價格波動過大時,也會對理財產品的凈值造成較大影響。5月以來股市止跌回升,因此理財產品凈值隨之回升。
市場還有觀點認為,與近期債市回暖有一定相關性。長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鄒德立提到,上證指數(shù)從3000點的底部結構性反彈,帶來股票、可轉債上漲,這是對固收+產品收益率上升最主要的貢獻。此外,因經濟相對悲觀,央行降準降息,基準利率下調,流動性寬松,引發(fā)了債市回暖,尤其是引發(fā)了短端債市的牛市局面。以市值估值法的銀行理財產品在短端債市的牛市下,體現(xiàn)出短期凈值的上升。
采訪過程中,有銀行理財經理提醒,短期的高收益不代表未來。“凈值波動大,意味著風險也高,現(xiàn)在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保本,極端情況下會負收益,這一點你從以往凈值也能看出來。”杭州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另一位理財經理直言,“這個月普遍有4%、5%收益率,下個月能否保住還很難說。”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全面回升是之前受到各類不利消息影響導致凈值大幅回撤的超跌反彈,未來走勢如何還要根據(jù)權益和固收市場的情況來判斷,而且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偏好較低,更傾向于獲得穩(wěn)健收益,因此收益持續(xù)高漲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仍有不少分析人士樂觀表示,銀行理財收益走高的趨勢有可能會階段性持續(xù),但更多還是要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大類資產表現(xiàn)情況。(記者 王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