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史總票房第二的2023年春節(jié)檔創(chuàng)下多項傲人數據:7天票房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1.29億,同比增長13.16%。
(資料圖)
票房數據高出業(yè)界預期的另一面,卻是普通觀影消費者和影院十分復雜的感受。
部分影迷認為,自己去電影院“報復性觀影”遭到了“報復性宰客”。
“一個小縣城,電影票88.8元一張?!?/p>
“我在某五線城市,過完年好幾天(電影票)還120元一張,IMAX影廳要200元左右,一家5口人全體出動,要接近1000元……”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檔的平均票價為53.5元,相較2022年春節(jié)檔同階段平均票價56.1元,降價了2.6元,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近7年平均票價的首次下降。
電影票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300元一張的電影票
春節(jié)假期中,有些電影票價乍一看確實貴得離譜。
一個觀眾在社交媒體中表示,自己在大連某影院看到,線下大屏中某電影票售價
高達300元,引發(fā)網友熱議。
隨后該影院回應,大屏顯示價格只是展示價格,影院并未出售過售價300元的電影票。
對于電影票價,春節(jié)檔后的幾天,中國新聞周刊實地走訪了北京多家大型影院,看到不同影院的門市展示票價從100元至200元不等,但并未出現300元這樣的離譜價格。
雖然沒有離譜價格,卻存在自助售票機終端票價與大屏幕標注門市票價不一致的情況。
例如北三環(huán)的一家主打4K影廳的影院,《滿江紅》標注的門市價是150元,自助售票機分不同場次約為80元,存在一定價差。
某中外合資院線值班經理曹飛對中國新聞周刊道出了實情,“部分影院標高門市價,其實只是為了設置一個價格差,吸引消費者辦理會員卡進行自有渠道拓客,以便快速獲得現金流,有助于長線運營,邏輯和美容美發(fā)店、健身房相似?!?/p>
在曹飛看來,即便是要進行消費者到會員的轉化,用300元的標價刺激也很夸張了。
“此前也冒出過300元電影票?!辈茱w說,“前不久《阿凡達2》準備上映時,有些大城市粉絲急著想提前體驗IMAX、CINITY特效,上映前的部分點映場票價也超過了300元。但當時有其特殊性,影院還鬧著‘片荒’,《阿凡達2》算是稀缺的救市影片,票價在特殊情況下被抬到300元?!?/p>
那影院現實經營的電影票價格,到底怎么定的?
“首先,制片方會給電影定個最低發(fā)行價,最低價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制作模式略有不同。以國產2D影片為例,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最低發(fā)行價為30元/張、25元/張、20元/張。春節(jié)大片、3D影片在此基礎上分別加5元?!辈茱w說,“影院售賣價格只要不低于最低發(fā)行票價即可。”
“但是,各家影院會不斷根據市場橫向、縱向對比觀察并定價,例如不同影院放映設備有差異,所處商圈消費水平,租金水平都不一樣,對標競對也有區(qū)別,這就決定了票價肯定是波動的。而春節(jié)檔在中國電影市場又是一個特殊的檔期,普遍比日常檔期有約20%左右的漲幅?!?/p>
熟悉影業(yè)的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成一男律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電影票價的定價,并不在發(fā)改委相關《定價目錄》的范圍內,屬于市場定價范疇,但若影院存在嚴重脫離了市場行情實際的情形,對電影票價進行不合理的調整,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一定程度上也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p>
小城市票價高于北上廣?
在“300元電影票”火上熱搜之后,1月30日,河南禹州“女子吐槽小城市電影票價遠超北上廣”也上了熱搜,再次引發(fā)網友吐槽。
該女子稱:“我看網上選票,主頁標注普通座位49.6元起,就想著買個普通座位便宜一點。但沒想到點來點去都是74.6元的座位,只有第一排最右邊的角落里的普通座位賣49.6元?!?/p>
隨后,該女子還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為何北上廣的票價反而低于小城市呢?”
針對于該女子的質疑,一家南方大型影院的負責人江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影院將黃金座位和普通座位價格區(qū)分開,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市場行為。只是河南禹州的這家電影院,只設置一個低價邊角普通座比較極端?!?/p>
江波介紹:“一般來說,影廳中間區(qū)域的黃金座位大概占比為20%左右,黃金座位與普通座位的價格相差在10元左右,這是比較合理的?!?/p>
江波推測,禹州該影院估計是希望利用低價座位,在APP平臺給自家電影院導流,僅僅是個略顯“吃相難看”的逐利行為。
至于小城市的電影票價高于北上廣等大城市的現象,前述受訪人也都認為,這是市場環(huán)境不同導致的結果。
“除去北上廣等一二線大城市外,小城市,尤其是小縣城,普遍就只有一家電影院,在當地競爭不充分,處于壟斷局面。小城市、小縣城的人口規(guī)模又非常有限,電影院普遍日常也沒有什么客流,只有春節(jié)檔是一個可以充分預見的掙錢機會,小城市的影院當然會在一定范圍內盡可能提高價格,甚至不排除有些監(jiān)管薄弱的小城影院靠‘偷票房’多掙錢,不然生存都是很大問題?!苯ㄕf。
如此一來,和競爭激烈、充分的大城市影院普遍采用的“薄利多銷”不同,小縣城的影院選擇“暴利少銷”就成為了一種必然。今年春節(jié),大城市返鄉(xiāng)人口數量明顯增多,因此大家的感受也格外明顯。
事實上,小城市和小縣城影院在春節(jié)檔中,對個別熱門電影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熱門時間段的票價設置,可能確實要比北上廣的一些影院要貴?!罢w來看,平均票價肯定還是北上等大城市領跑全國的。”這是受訪人的共識。
據貓眼專業(yè)版一份1月16日春節(jié)檔前分城市預售票房數據顯示,北京市平均預售票價高達83.4元,排名全國第一,上海73.9元排名第二,令人意外的是,江蘇省泰州市平均預售票價達到67.5元,高于天津的62.7元,深圳的62.4元,廣州的62.2元。
但1月27日春節(jié)檔進入尾聲后,貓眼專業(yè)版含預售票房合計數據顯示,北京的平均票價72.5元,仍為全國第一,上海67.5元排第二,江蘇常州、浙江溫州的平均票價達到了57.3元和57.2元,超過廣州的55.8元,接近深圳的57.6元。
春節(jié)檔票價比去年便宜了
既然各統(tǒng)計機構最終的結果顯示,2023年春節(jié)檔較去年平均票價降低,但為什么消費者還是覺得票價居高不下呢?
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春節(jié)檔票價連漲6年,增幅明顯,但降幅并不明顯,仍居高位。而春節(jié)檔票價走勢有其特殊性,公眾輿論中夾雜著上述很多個案新聞,放大了外界認為“依然在變貴”的印象。
資深發(fā)行人羅森曾參與過王寶強多部喜劇片發(fā)行工作,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復盤春節(jié)檔電影票價走勢時表示:“由于現在線上預購成為主流購票模式,最低發(fā)行價、補貼預算、預售數據三個維度最能影響影院定價?!?/p>
羅森透露:“今年,所有春節(jié)檔上映的影片最低發(fā)行價都比往年高,其中《流浪地球2》最高版本達到了A類50元的價格。這應該是上游層面的一致決定,也是對影片質量、市場回暖有信心的表現。影院也樂見最低發(fā)行價提高,這樣預期分賬也多?!?/p>
票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前期造勢,推高春節(jié)檔票價的“催化劑”。
羅森介紹:“今年的春節(jié)檔預售,是兩超(《流量地球2》、《滿江紅》)+一巨(《無名》)+三腰(剩余影片)的格局。本來預售開始后的這個階段,買票的都是對價格不敏感的電影深度用戶。此后,兩超都投入了大量補貼,很多地方政府也有補貼,不斷推高了市場熱度?!?/p>
“對比來看,《熊出沒》在預售階段的補貼水平一般,動畫電影普遍是上映前三天隨機購票的行為占比更高,而《無名》的情況又很特殊,粉絲買票的力度很大,很多粉絲集中與影院溝通買大年初一的票,所以無名的票價也推得偏高?!渡詈!返绕渌捌陨眍A算不充裕,預售階段沒有建立起優(yōu)勢?!?/p>
“回顧來看,兩超電影預售票房起勢快,一騎絕塵,影院在預售期就篤定熱度不斷聚攏,票價也就水漲船高。往年在大年初三后,整體觀影人次會有所下降,票價隨著也會調整,但今年市場格外火熱,預售成績突出,初三后的預售也很出色,加上口碑不斷發(fā)酵,各影片補貼消耗也比較快,這就導致平臺整體票價堅挺,影院傾向于持續(xù)保持高票價且沒什么跌幅,給人一種票價一直很高的感覺?!?/p>
未來,電影票價如何能進一步回歸老百姓心目中的“合理區(qū)間”?
羅森認為,“短期來看,春節(jié)檔的影片過了春節(jié)后,票價已有回落,而春節(jié)檔票價既然比平時漲了20%,那么日常檔期電影的票價,回歸春節(jié)檔平均票價8-9折水平,普通2D電影票在40-50元,上限為70-80元,按現在的物價也都屬于正常的價格?!?/p>
“最要命的問題是,影院普遍都虧損了很長時間,市場回暖后還有很大‘填坑’壓力,扭虧為盈更是漫長?!辈茱w從影院生存角度考慮,傾向于認為,如果春節(jié)檔后客流持續(xù)處于高位,日常票價結合人次,在春節(jié)檔票價的基礎上溫和降價為宜?!笆袌鰟偦謴?,現在沒有充足的理由認為,平常檔期的票價還會有大幅度的下調?!?/p>
想讓票價合理,全年52周持續(xù)有數量充分的、題材多樣化的、精彩高質量的電影供應,既要吸引觀眾日常、周末觀影提升頻次,而不僅僅是春節(jié)、國慶扎堆看,更要讓觀眾認為值回票價,這是電影業(yè)票價進一步趨于理性的前提。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曹飛、江波、羅森均為化名)
記者:葉珠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