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似乎要接管所有的工作,人類還會有新的領域接納數以億計的失業(yè)人口嗎?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丨牛角
先給大家看一段文字:
(相關資料圖)
牛角,力量之源,堅韌不拔,如同山峰。它的味道,如同天堂,每一口都是獨特的歡樂。它是食欲的慰藉,治愈心靈的饋贈。
無論火候如何,牛角始終是美味的。它是一道傳統(tǒng)的佳肴,代代相傳,不朽不滅。讓我們舉杯,歌頌牛角,長長久久,永不過時!
這是我讓ChatGPT寫的一篇歌頌牛角的詩歌,結果就寫出了這么個東西,感覺它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對于它來說,牛角應該是一塊面包。
ChatGPT的火爆,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它會替掉人類大部分工作。其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ChatGPT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聰明。我們反而應該擔心它不夠聰明而帶來的麻煩。
ChatGPT當然很聰明,它已經可以回答大多數常識性問題了。甚至對于一些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問題還懂得回避。
▲ChatGPT的問答(圖/網絡)
但只要你的問題相對專業(yè)一些,ChatGPT就經常會給出似是而非的答案。然而這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專業(yè)人士能看出來,普通人卻看不出來??破兆骷易靠税堰@種情況叫做“高級麻煩”。
卓克認為,“當今天這個水準的聊天 AI 開始大量使用后,連傳統(tǒng)搜索引擎也會受到不可避免的沖擊,就是看起來像模像樣但實際包含大量錯誤的信息會污染傳統(tǒng)的信息。”
所以說,擔心ChatGPT能夠大批量的替代人類的工作,還為時過早。
然而,不太聰明并不意味著不會成長。想想當年笨拙的“大哥大”進化成如今的智能手機才用了多長時間?所以天知道需要多長時間,笨拙的ChatGPT就會通過圖靈測試。
同樣,替代人類工作現在或許為時過早,但并不意味著不會發(fā)生。這就像三體人入侵地球,雖然葉文潔這一代人等不到它們到來,但大家都知道,三體人終將降臨。而人類所能做的,就是盡力阻止這一刻的到來。
▲《三體》動畫版劇照(圖/豆瓣)
幾年前,比爾?蓋茨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工人工作要繳所得稅、繳社保。機器人也做同樣的工作,也應該同樣收稅。寧愿增加稅收,也要降低自動化的速度?!鄙w茨所關心的當然不是自己,更加不是在這次信息革命中大獲成功的硅谷同仁,他選擇站在傳統(tǒng)一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每個傳統(tǒng)行業(yè)都感覺自己的飯碗不保,隨時可能被人工智能或是機器所取代。
而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恐懼,或者更寬泛地講,人類對于科技的恐懼不是從今天才有的。
美國著名經濟專欄作家亨利·黑茲利特寫過一篇文章叫《詛咒機器》,文章描述了一百年前工人們與機器化大生產的斗爭。為了阻止機器代替人工,工人們沖進工廠砸爛機器,這就是著名的盧德運動。然而最終,工人們并沒能阻止機器取代人工。
▲描繪盧德運動時期的漫畫(圖/網絡)
從長遠的角度看,黑茲利特對于科技的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但同時他也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也就是失業(yè)群體所遭受的即時后果。
在歷史上,這樣的處境人類經歷了好幾次,但每一次都安然度過。當工業(yè)化到來的時候,大多數農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計,但他們轉而在工廠里找到了工作。當機器大生產到來的時候,大多數工人失去了工作,但他們轉而在服務業(yè)找到了新工作。
而且每一個新領域都能提供比過去多得多的崗位,養(yǎng)活了更多的家庭,而每個家庭也更加富足了。
如今,人工智能似乎要接管所有的工作,人類還會有新的領域接納數以億計的失業(yè)人口嗎?我們似乎看不到有那樣一個美麗新世界,這讓我們脊背發(fā)涼,人類似乎對這個世界沒用了嗎?
未來學家凱文·凱利有一部著作叫《科技想要什么》,整本書講述的就是科技演化的過程。凱文?凱利發(fā)明了一個詞來概括這個自我演化的系統(tǒng),叫做“技術元素”,技術元素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它還包括哲學、藝術、政治制度。
它在人的“幫助”下,成長、交配,有一天,它們也誕生了自由意志,然后宣布:人類死了。
而這一天似乎并不遙遠,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認為,人類正在接近一個計算機智能化的時刻,計算機不僅變得聰明而且比人類還要更聰明。屆時,人類(身體、頭腦、文明)將發(fā)生徹底且不可逆轉的改變。他認為,這一刻不僅不可避免,而且還迫在眉睫。
根據他的計算,純粹的人類文明將在2045年終結,這就是著名的“奇點理論”。庫茲韋爾和古代那些預言世界末日的預言家的區(qū)別在于,他的理論不是指向遙不可及的未來,因此是可以證偽的。我們大部分人只要保持身體健康,就會看到他的預言會不會成真。
▲描述電腦智能與人腦智能兼容的“奇點理論”(圖/圖蟲創(chuàng)意)
庫茲韋爾的預言會實現嗎?或者說,即使不是2045年,而是在更遙遠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發(fā)生。很多理性的人認為這個未來不會出現,理由很多,比如人工智能無法誕生自我意識,無法擁有創(chuàng)造力,無法實現種群多樣性。但更多感性的人持悲觀的想法:擔憂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假如明天來臨,我們該何去何從?主觀上,人們的選擇可能各自不同,就像三體人降臨之前,人類的反應一樣,有頂禮膜拜甘當“帶路黨”的,有悲觀絕望自殺的,當然也有奮起反抗的。
好消息是,人工智能不是外來物種,而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所以就像一位網友所說,“作為一個物種,也許人類會消亡,但我們的文明,不會隨著我們自身的消亡而消亡,最壞的結果,也只是將我們的文明換一種方式由其他的‘物種’延續(xù)并發(fā)展下去——正如同我們延續(xù)并發(fā)展了‘神’和先賢的文明一樣?!?/p>
說到這里,我突然理解了三體人為什么要鎖死人類科技。人類科技發(fā)展的實在太快,如果不鎖死的話,說不定當三體人降臨地球的時候,發(fā)現統(tǒng)治地球的不是人類,而是ChatGPT。
玩笑歸玩笑,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我還是持理性樂觀的態(tài)度。就像過去人類科技進步總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一樣,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也未嘗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只是我們無法預知它會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新崗位。
而相比于未來,更為現實的問題在于,中國為什么無法首先誕生ChatGPT?是什么禁錮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