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杰(左)在進行調解工作。
前陣子,一部講述新時代社區(qū)警察故事的電視劇《護衛(wèi)者》火爆全網,劇中資深社區(qū)民警周建斌善于調解矛盾,其原型人物之一就是潘明杰,大家都喊他“老潘”。72歲的他是鄞州區(qū)東柳街道人民調解員,是寧波人耳熟能詳的“調解大師”。
(相關資料圖)
2017年,潘明杰被國家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這些年來,他始終奔波在基層調解一線,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每天24小時“on call”。
從“噩夢”中找突破口
老潘成為調解員后碰到的第一樁案子就是個“燙手山芋”。當時,一名小學生在田徑訓練時在學校跑道突然倒下,教練和校醫(yī)用校車將他送至就近的醫(yī)院,但為時已晚。學生家長圍堵在校園門口討說法,要求高額賠償。事發(fā)第三天,老潘介入。當天傍晚,他一人驅車30多公里來到學生家長位于東錢湖的家。起初氣氛有些尷尬,家長堅持不肯讓步。孩子的爺爺抹著淚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孩子又冷又餓……”正是這句話,讓老潘找到了打開死結的“突破口”。
“孩子在學校是三好學生,她肯定很愛她的學校,你們這樣天天在學校鬧,她肯定不開心?!崩吓艘环?,現場瞬間安靜。
很快,學生家長的態(tài)度改觀了,與學校達成和解。老潘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讓他“名聲大噪”。
用心修復“社會傷痕”
《護衛(wèi)者》編劇、著名作家衣向東曾深入30多個基層派出所采訪,將潘明杰調解過的三個真實案例寫進了劇里,分別是“樓上樓下噪音糾紛案”“云海大廈居民與物業(yè)公司糾紛案”“無良老板掌摑員工案”。劇中老周怒斥掌摑員工的無良老板的“五宗罪”,“男打女、大打小、里打外、高打低、冷打熱”的臺詞就出自潘明杰的“金句”。
在火災現場、在殯儀館、在公園,哪里都是老潘的“戰(zhàn)場”。他有自己的調解藝術,看似拉家常,卻總能抽絲剝繭,精準找到那個打開“死結”的方法。而“每擊必中”的背后,是他對專業(yè)調解的追求和初心如磐的堅持。
重大疑難案、歷史積案、涉及重大輿情案……再難的懸案,他都能抽絲剝繭找到“密碼”。如某高校學生非正常死亡案、待拆遷市場夜間火災案等,都由他成功調解。
一批“小潘”活躍在調解舞臺
這些年,潘明杰累計調解案件2000多件,化解全市重大疑難陳案100多件,涉案金額累計達2.6億元,調解成功率100%,創(chuàng)造了“零反復零投訴”的調解神話。多年的調解實踐,老潘總結提煉了調解理念及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335快樂調解工作法”,創(chuàng)作《老潘三十六計》《小潘25解》等,36個調解案例成為全市1.4萬名人民調解師的“工具書”。
目前,潘明杰已經在東柳街道全域建立11家“老潘”加盟店,手把手帶出了108名“小潘”調解員,傳授實戰(zhàn)經驗。如今,一個個“小潘”活躍在寧波各大矛盾糾紛調處的舞臺,老潘“335快樂調解工作法”更是從寧波走向全國。
從2013年“老潘聯(lián)調工作室”,到2018年“老潘警調(聯(lián)調)中心”,“老潘+小潘”警調銜接矛盾糾紛處理機制不斷完善,減輕了民警的工作量,服務內涵也從“矛盾調解”到“社會治理”不斷深入,創(chuàng)新了“楓橋經驗”的鄞州解法。該中心也成為全省警調機構“樣板”,被評為全國堅持發(fā)展“楓橋經驗”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寧波晚報記者薛曹盛 通訊員陸婧楠文/攝
關鍵詞: